福建主题论坛丨李志艳:资助是一个专业活儿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5福建主题论坛于711日在福州世纪金源大酒店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财劲其用,善劲其力,聚焦非公募基金会与社会公益创新

第三位请到的嘉宾是社会资源研究所创始人、中国资助者圆桌论坛秘书长李志艳先生。他带来的题目是资助方法论,非常实用的演讲。

李志艳:谢谢主办方,谢谢今天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和福建朋友交流。

我这边分享一些和术有关的内容,今年年初今天东道主之一正荣基金会、南都基金会、敦和基金会、招商基金会,中国一共我们有15家中国的做的比较好的资助型基金会,我们组成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叫中国资助者圆桌论坛。这个论坛的使命就是在中国促进更多的基金会来做资助,并且去探讨资助的方法,提高资助型基金会的能力,更好和我们NGO合作,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这是我们的使命。

在刚刚成立这个组织的时候,我们作为秘书处需要在中国去发现一些在做资助的机构,我们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找下来其实没有找到二三十家的数量。也就是徐永光老师说的中国基金会现在有四千多家,但是其中做资助的可能不到40家。

我觉得这个数字是非常可怕的,在2013年我们和我们机构和另外的几家NGO合作伙伴做了一个调查叫中国基金会评价榜,当时收到了104家的反馈,资助这104NGO中国的基金会一共是50家。104家境外基金会有98家,境外这些基金会对中国本身NGO的资助,50家基金会当中前6家一共资助了110次的基金资助关系。

44家资助关系和NGO关系一共99次,按照资助频次划分当时在2013年能称得上资助型基金会也就是这6家,到第7家数量开始下降非常多。这个数字调研下来,我觉得非常惊人的。相当于在一个公益产业链当中,我们资源提供方很少。2015年今年我们现在启动第二次中国基金会评价榜的调研,现在获得了两百多家NGO的反馈,我想今年的数字我感觉应该会有好转,或者会有很大的好转。但是离中国公益的需要,我想可能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希望我们这个平台希望倡导资助,但实际上资助也是一个专业,也是一门技术。很多基金会成立的时候包括企业家做公益的时候,刚开始做公益选择很容易选择做运作,也就是自己来操作自己做的产品。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还不太了解有这样一种资助做公益的形式,每当他们在开始做公益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的一个朋友的基金会,我说你为什么做运作,他说当我们做公益的时候,我脑子里面想到的范本就是中国希望工程,所以这个品牌知名度很大。那么这个品牌给很多基金会提供了一个榜样,这是第一个原因,他不知道他有资助的方式,而运作型的品牌深入人心。第二个原因有些基金会,有些企业方他看不上NGO的操作力量,他觉得NGO不够专业,做得事情不够好,如果由他自己亲自操刀,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在我看来这么多的运作型基金会,如果仔细去看自己项目的效果,真诚面对内心说自己事情做得怎么样。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不少有过度自信的成分,这是我的想法,给大家分享。

有一个也是我们的伙伴,一个企业家他在美国,他开始做公益,他在美国的时候发现美国很多社区都有图书馆,当地的孩子放学之后一般不是回到家,而是到社区的图书馆里面去看书,去做作业,去交朋友。他想如果中国有这样的社区图书馆,那就太好了,太棒了。

于是他就开始做社区图书馆在东北一个地方做试点,一做图书馆他就发现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儿,和社区的人打交道,和政府里面的人打交道,就这一个点把他们团队做崩溃。

他们觉得这个事情真的是太难做了,于是他们召开理事会,理事会做了一个反思,如果我们希望中国的大地上都出现麦当劳,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我们自己去开,另外一种方法我们去找那些谁真正想做麦当劳的人,我们把钱给他,请他来做麦当劳,他们可能比我们做得更好。于是这个基金会就开始做转型,开始变成资助型基金会。

那现在这家基金会也已经成为资助型基金会当中做得非常成功的,在阅读推广方面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基金会。所以从我们做公益的角度,我觉得我们这么多运作型基金会当中,我们如果去面对自己项目的要求,去反思自己的能力,很有可能我们会选择去资助更擅长运作,更擅长操作的机构去做。当然承认我们做得不如他们好,我觉得这个也不是件丢人的事情,因为人各有所长,各有分工,这是很正常。如果我们一旦选择做资助,资助其实是一个专业活儿,是有一个有专业能力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样的专业能力,你的专业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去考虑一下资助的本质是什么,我今天分享都是我的一些看法,而不是我们资助者圆桌论坛的统一的意见,关于怎么能做好资助,其实我们在探讨之中。

我理解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帮助人,我们说帮助别人更好的工作,这个是我理解的资助的本质,它和运作的区别。

这个概念其实和很多概念很相似,比如说和教师,那教师的工作不是把知识硬塞到学生那里,而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管理和一个CEO的工作很相似,CEO不是说我们分配给每一个人工作,然后监督他把工作做成,而是激发他本身的工作的兴趣,帮助我们员工更好的工作。然后和教练也很相似,教练也不是说手把手要教我们运动员,教我们被教练对象,而是你要激发他本身的潜能,让他工作。所以我觉得很多的其他的场合可能会有人会说资助这个工作其实很像教师,是一个教育的工作。很像管理的工作,也很像投资的工作,也很像刚才讲的教练的工作,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帮助别人更好的工作,那么资助的工作有哪些最基本需要你做的事情。

第一个叫发现变革力

这个变革力我觉得和刚才徐老师讲的创新,我觉得有类似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当中有很多社会的难题,养老、教育、留守儿童,很多这些难题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我们是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关注这些事情。一旦去做了,里面有很多困难,但是这个社会当中有一批人,有很多困难他也愿意去做尝试,他愿意去做一些变革,这是他的意愿力。

同时他得有一定的能力或者潜力,把这个问题好转一点,然后找一种更好的创新办法,有这样一批人。那作为资助型基金会就是要发现这批人,去找到这批人。或者说有这种人的苗子我们把他催化一下,让他更好的成长。所以做资助的机构很重要的能力是发现人的能力,对人的理解的能力。

那第二个基本的工作,我理解叫外部的激发。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外部,一个是激发。那外部的含义是说我们要始终记得我们是帮助他更好的工作,而不是找他来帮助我工作。这个事业是他的,这个愿景使命本身是他的。即使你有自己的愿景和使命,也是符合你的愿景和使命的,我们也需要知道只有他的主动性,他的使命感出来了,这个事情才能做成。

在座的可能有部分是有孩子的,我家有孩子,如果我想让我的孩子学会画画,如果我亲自去画,我教他一笔一划去画,实际上这个画更好看,但是他不爱画画,他将来在画画上不会有成就,这是外部。那我和很多资助官员交流,有的人可能不甘心自己作为外部的一个角色,有的总是要自己跳进去,真刀真枪去干。

他觉得外部的力量可能不够大,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解,外部可以起到很多的作用。我们说教师的作用,我们说CEO的作用,其实很多时候都有点外部的角色。另外外部也不是一个省力的活,凡是做过家长都有体会,我们也许不会花很多时间去一把手一把手去教,但是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观察、体会、理解他,这本身需要很多的力量。

第二个关键词叫激发,我过去做了七年的NGO的负责人,如果不谦虚,我觉得我也是变革力量的一部分。那在七年的历程当中,我必须说在处理各种复杂的项目,要做项目,要投款,要面向资助方,要面向家庭。我没有任何遇到任何一个NGO,就是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是顺风顺水的,没有的。这里面有很多的困难,有很多的迷惑,你可能迷失掉,忘掉自己的初心,这是很正常的。

我们资金会作为外部的观察者,实际上我们可以帮助他维持或者激发他对事业的承诺,帮他理清他的目标。你的目标可能不是去挣钱,可能不是把组织发展很大,你的目标在服务对象身上。我们一起把他的方案设计的更好,我们当然作为外部者也要有适当监督的功能。那这些我觉得是一个作为激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实际上任何一个事业做好,既要有内部的力量,也要有外部的力量,两者相结合,才能做得更好。这是我觉得做资助的第二个基本工作。

第三个基本工作叫营造生态。

这个我认为是资助型基金会高级层次,很多做操作的机构,他有可能在一个方向上,在一个具体的产品上他可以做得很好,或者在一个地区上做得很好。而资助型基金会,你会资助很多很多项目,所以全局观是资助型基金会应该具备的能力。

另外资助型基金会一般会更加获得社会的关注,很多资源方很多企业方会找到你。所以你是一个很好的连接资源的一个平台,那资助型基金会可以像小蜜蜂一样在很多你资助的伙伴之间,不停地游走,传花授粉,把别人的教训和经验传播给你的教育对象,把你的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其他的资金给到你的合作对象,这是我讲的营造生态第一个方面,要做蜜蜂一样的触媒去传播。让我们合作伙伴之间形成社群去授粉。

银杏计划有这样的特质,变成合作伙伴相互友好的支持。第三个基础设施,我们去进行一些知识的研发,进行一些法律的倡导,这些很基础的工作。那这些工作很多时候是NGO所没有能力去承担的,可能需要学者、政府的参与,而政府可以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刚才徐永光老师讲到创新,他说基金会有三个重要的工作,研究发现、实践创新、宣导影响三个方面。研究发现和宣导影响,我觉得都可以放在基础知识的开发的阶段。

所以资助型基金会,不仅是说把钱给NGO就可以了,然后让他成长就可以,还可以打造更好的环境和生态。所以这是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我们发现那些有变革力量的人和组织。第二我们从外部的一个角度,我们去激发他更好的工作。第三我们可以去打造一个好的生态,好的环境,让这个NGO组织可以在这里面更好发挥他的效果。

如果大家现在有心做公益,我觉得可以尝试这个资助的方式,这里面说既专业,也并不复杂,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我们选择一个你关心的,你觉得了解的细分的领域。然后我们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去看一下有谁都在做,他们做得怎么样,有哪些学者在研究,他们主要的理论是什么,我们可以去了解他们。

然后我们再从里面找到一些你认可的,你觉得他有可能带来社会变化的这批力量,你给他一些资金,给他一些支持,然后在支持他的过程当中我们干中学,我们体会一下我们对他激发的力量,我们体会一下在钱之外给他什么,另外我们去培养生态的力量。

我们大家不用去纠结我的钱很少。不一定几千万才可以做事情,我们也不用去纠结我们人很少我们没办法做很大的影响。那我的观察是我觉得在钱方面一年两三百万如果你的策略正确,策略比较合理,你的使命比较明确,两三百万足以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如果你没有团队,其实一个有心、有能力的资助官员,我觉得他一年完全有能力花好五百万的资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