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国内案例13】揭开南科大实验学校基教改革神秘面纱

#分会场 教室里的革命2.0#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改变教育。“学校会消亡吗”这样的提问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叛逆和荒诞不经。互联网技术、大数据、MOOC、翻转课堂等改变了知识生产、储备和传递的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增进教育公平的利器,也可以有效地弥合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互联网时代可以摆脱时间、地域、教师的限制,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社会化学习成为现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颠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金科玉律。技术带给教育最核心的是改变的精神。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限度何在、技术真的能够取代人吗、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之类新的重大问题。


在南科大实验学校,评价学生不是单一的标准化考试,而是看孩子有多少热情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

  

在欢快的歌曲、好看的“动画片”中学习英文单词、了解不同的职业;中外老师联合教授经典著作,学生提问、解答并与名家对话;在课堂中,可以“玩”iPad学习“高难度”数学知识……这样新鲜的课堂是否让你耳目一新?这是发生在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南科大实验学校”)课堂中的现实片段。

  

南科大实验学校位于南山学苑大道,从外表看并不起眼,但就是这样一所今年9月才刚刚开学的新学校,其所进行的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创新,被外界称之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探路者。

  

这所学校究竟有什么不同、未来“长啥样”、创新过程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11月24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进南科大实验学校深入采访,揭开这所学校的神秘面纱。

教室教室无讲台 小班化教学
走进南科大实验学校的教室,温馨、个性化的布置首先让人眼前一亮。与传统教室有一块高出来的区域作为教师讲台不同,该校教室取消讲台,一张简洁的教师工作台放置在黑板左侧靠窗位置。该校校长张帆介绍,这样做是想营造民主、开放、平等的学习氛围,“课堂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室内摆放的桌椅也不是传统课堂中的“排排坐”,而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自由组合。这些梯形的、不同色彩的桌椅是根据小班特点创新设计,能够自由组合,便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这所新学校目前只有一年级4个班级,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25人左右,学生被分配成不同的小组“围桌而坐”。

  

而教室布置各班也不尽相同,有几间教室的后方,用小书架隔开了一个较大的空间,作为学生活动场地,这里既可以当孩子们的“休息室”,也可以变成“阅览室”。到底用来做什么,由学生做主。在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学生自己创作的、色彩明亮的手绘画或海报。记者在101班看到,墙壁上贴着导游、司机、飞行员等不同职业的贴画,据了解,这是配合学校本月“职业日”的主题,每个孩子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制成贴画,并在日常学习中加深了解。

课堂
激发学生创造力 培养平等话语权
1英语:在歌曲中学单词辨职业
9时10分,101班,英语课。随着英文歌曲《People in my town》欢快节奏的响起,孩子们用小脑袋轻点头打起了拍子,随后看着教室前方大屏前的歌词提示及动画片,开心的唱起歌曲。这首歌形象地描写了这个城镇里包括消防员、教室、医生等各式职业,有的孩子唱歌兴奋之余,还随手做起一些职业的代表动作。短短的一首歌曲,不仅调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也让孩子们了解了多种职业,并且学会了这些职业的英文单词。

  

随后大屏幕上出现了两组漫画人物,有高有矮、有胖有瘦。“这是谁啊?”老师指着漫画中一个小女孩说。“Kitty!”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老师竖起大拇指给了学生称赞。“Kitty is……”老师的问题让孩子们陷入了思考。机灵的孩子看到老师用手势做的提示,兴奋地喊出“Short”。在老师的一个个问题及引导下,孩子们不断思考,积极作答,整节课十分开心。


2
班会:教孩子如何小组分工合作

10时,101班,班会。“铃声响、进课堂、书放好、坐端正,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全班学生背诵完毕后,一位小女孩略显羞涩地起立说,“我是语文课播报员,今天是2014年11月24日,现在是上午10时,有请我们最可爱的陈老师上课”,之后,又有不同的学生尝试担当起“播报员”。原来,这是孩子们在训练课堂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如果一个小组4个人合作,需要有哪些工作?”面对陈妍老师的发问,孩子们争先举手回答,最终讨论决定出“组长、记录员、维持秩序的‘遥控器’、汇报员”四个角色最重要。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配这些角色。然后由汇报员向全班一一介绍自己在组内的分工。

  

我觉得某某当不好组长。”听到一组的分工后,另外一组的小男孩站起来说道。面对此“突发状况”,陈妍老师说,“谢谢你的建议,做的好不好,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尝试的过程。”面对好动、左右乱转的孩子,陈妍并没有呵斥或批评,而是向他们发送“表情密码”,学生接受“密码”,表现转好后则被给予表扬。

  

该班班主任陈妍告诉记者,教孩子们如何快速小组分工、做课堂准备、如何遵守秩序,这些是孩子们在每科学习中必备的,因此也是班会所要解决的。与传统的说教不同,这样的班会给孩子们更多空间,让他们通过体验、细节去感受老师所要传达给他们的东西。

3数学:1年级也可学“高难度”内容
10时55分,101班,数学课。老师发放给每个孩子一台iPad,这让孩子们有点兴奋。不过这并不是用来玩游戏的,而是用来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一些数据统计、表格制作,并且以此辅助学习数字连加等知识。

  

职业日”的主题穿插在各个课堂中,数学课也不例外。各式的职业根据特性被分成技术性、科学性等六大类型,并给出图片,孩子们“圈定”喜欢的职业特性,并据此利用IPAD作出简单的统计图。之后,学生会据此提出问题。如有学生提出把这六类中选择的人数一一相加,可以算出班里有25位同学,也有学生提出可以打破顺序,先“2+3”,再加“5”,这样计算会更快。

  

这种连加并不是之前设计好的,而是学生观察后总结的。”数学老师、教学科研中心主任梁勇表示,一年级一般学会三个数连加就可以。但当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加法交换的本质后,可以自己完成六位数连加这些更“高难度”的数学内容。而借用iPad,数据统计这些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有点“高难度”的内容,学习起来也不再艰难。

  

在语文等一些课堂中,记者也看到孩子们人手一台iPad,而且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连接WiFi、利用网络下载图片等。副校长唐晓勇称,南科大实验学校把信息化作为学校持续创新发展的底层支撑,用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为学生营造无边界的学习环境。利用iPad进行教学便是信息化的一大体现。

  

这是否会让孩子在课堂上无心学习?梁勇表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不能因为这点就因噎废食,而是应该放大iPad在教学上的优势,减小其不利影响。比如在引进iPad进课堂前,每个班级会让孩子们讨论、自己制定使用规则并严格遵守。他还强调,iPad只是在必要时使用。“教育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如果不改变,就要落后,在很多发达地区的,都会使用iPad,该不该用已经不是问题,现在讨论的是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得更好。”

4伟大原著课:让孩子与经典名家“对话”

  

10时55分,102班,伟大原著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这堂课由中外老师联合执教。在中文老师申屠鸿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预习起青蛙、小鸟等英语单词,还模仿起它们的叫声。随后,朗读起艾米莉·狄金森一首美妙的诗歌《蜜蜂!我盼着你来!》。外籍老师随后带领孩子们一一“攻破”诗歌中涉及的各个单词……

  据申屠鸿介绍,伟大原著的教学核心理念是建立一个基于提问的对话教学法,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抒发、分享、质疑、评估他人意见和形成自己想法提供了安全的空间。

  比如学生学习了《蜜蜂!我盼着你来!》的经典诗歌后,会激发出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苍蝇要给蜜蜂写信、青蛙在做什么工作、要去哪里等。孩子们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回答这些并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通过讨论、分享、探究、质疑、独立学习等,最终孩子们会了解这篇诗歌的精髓,从而与作者对话。完成整个过程,不但让孩子们学习了英文,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也会提高他们文学欣赏等方面的能力。

 

挑战如何平衡传统学科与改革之举

 

上课挺好玩的呀,可以唱歌、做游戏,还可以玩iPad。”一位一年级小男孩说。

  

课堂更“好玩了”,但对于老师的挑战却不小。陈妍介绍,为了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需要老师做好课程设计,包括问题设置、使用怎样的绘本、游戏、音乐等。“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设置问题,如果太难,会使他们有挫败感。”学科融合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绘画、音乐、电脑技术等各个专业都要有所了解。”

  

陈妍表示,教师对课堂的把控也十分重要。“一节课虽然有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但不能被局限,一味地追求速度和知识点。孩子们状态好时可以节奏快些,反之则可以慢一些。”在陈妍看来,学生的学习不能功利的以一节课来计算,以一年、甚至小学六年来看,或许更为合理。

  

教师观念的改变很重要。”南科大实验学校外籍副校长孟百思认为,老师兴趣和热情很重要。她表示,新的课程改革对于老师、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会有所变化。她期望把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热情、对探究式方法的接受等作为教师评价的元素之一。而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是单一的标准化考试,而是看孩子们有多少热情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这也给老师警示,看看老师有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班级里最微弱的声音。”

  

在孟百思看来,课程改革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与传统学科分类、课本教学的平衡问题,“一方面学生要跨学科学习、接触原作,同时要进行基于课本的、传统的学科分类学习,这两个不同的维度,希望能够达到平衡”。

  

南科大实验学校未来会怎样?这位深圳公办学校首位外籍副校长表示,期望老师不是作为指导者、权威出现,而是激发学生提问、组织讨论问题、愿意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学生成为课堂里的主角,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课堂能够激发孩子想像力、创造力。

  

据了解,该校与深圳其他公办学校不同,实行的是“校长全面负责、教代会民主管理、理事会社会监督”的管理模式。

(本文来自于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