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琼:什么是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能够面对未来

怎么才能够让偏远地区农村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两天下来,这个问题挥之不去的出现在我的脑中。这些实验点的出现,都因为有一些执着的教育家们在努力,当然还有巨大的社会资源投入……


周末参加了两天LIFE教育创新峰会,尽管我对于那些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并不陌生,可是两天下来,对我的冲击和启发还是非常大。

 

两点很大的震感分别是:原来国内的教育创新实践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之前我听说过和看过的都是国外的案例,这是第一次看到国内原来已经有亦庄实验小学这样的完全打破学科的整合型教育体系。而且还不止这一个,这样的尝试甚至已经在很多地方都有了。接着第二个冲击便是,在同一个国度,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异竟然如此之大。一边有那么创新的教育实验,但另一边,我去过的那些农村学校里,连教语文算术的老师也不够。有一些孩子,可能读完小学还是不会写字。这样的反差叫人心里非常难受。

 

不过,这些教育创新的实践案例,给了我两点很大的启发。

 

首先是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能够面对未来的教育?来自美国的PISA专家给出的数据表明,在应对未来方面,有两个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一个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一个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亦庄小学的案例也向我们证明,打破了学科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深入的去探索他们和世界万物的关系。这和之前在天下溪聊乡土教育一样,这样的探索,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知识,掌握使用知识的方法,锻炼跟其他人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些关系的探索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位置感,也就是WISE的CEO所说的“how weengage in the world”。

 

这两天参会,我留意到小学、初中、大学的案例,所谈的教育的侧重点有一些不同。这大概是因为从技能的角度,不同年龄阶段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孩子在8岁以前是学习阅读,而到8岁之后,就需要通过阅读来学习了。所以在小学初期,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基本技能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到了初中以后,知识掌握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思辨能力的发展。而自我认知、关系、内在精神力量的发展则是贯穿始终的。身体、感受、兴趣、习惯的发展则在早期。

 

第二点启发来自那天广东源泉实验高中的校长张良所提到的“未来的教育将告别手工时代,进入体系的对决”。教育一直以来都过于依赖老师个人,一方面导致教师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教育质量也没有保障。所以他提出了为老师提供“中央厨房”的概念。他们的这个做法,倒是和我们想要为支教老师建立支持体系如出一辙。也更坚定了我们要为支教老师建立这样的“中央厨房”的信念。而且,如果这个中央厨房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我们就可以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带去偏远地区了。

 

最后,这次LIFE教育创新峰会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它给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怎么才能够让偏远地区农村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两天下来,这个问题挥之不去的出现在我的脑中。这些实验点的出现,都因为有一些执着的教育家们在努力,当然还有巨大的社会资源投入。难道农村的教育变革,一定要等到这些创新点变成主流以后,成为政策,再辐射到边远地区吗?为什么星星之火不可以从农村开始呢?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这个“中央厨房”,TFC的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有没有可能成为这样的变革的火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