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者说#第23回:做一家小而有影响力的基金会

编者按:胡小军,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千禾基金会(以下简称千禾)由一群深具公益服务经验的企业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跨界发起而成,短短数年间已经成为全国少有的资助型社区基金会代表。胡小军认为,基金会资助是为了实现社会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达成有赖于政府、研究机构、民间公益组织等多方协作,他将这种资助模式称之为立体资助。相对于资金产生的影响,千禾更强调非捐赠影响力,通过非正式交流或支持网络、知识生产、资源整合等方式,发挥资金以外的价值,钱可能不多但影响力很大。而为了实现这种影响力,基金会必须具有极强的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同时也要具备相当的专业化能力,以满足各类捐赠人和资助伙伴们的多样化需求。

 

采访者:社会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SRI

被采访者: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胡小军,以下简称胡小军

时间:20149

 

SRI:你怎么理解有效资助的含义?


胡小军:有效和资助,这两个词是连着的。基金会做资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即它所针对或回应的社会问题或需求得以解决,现在若想要推动某一个公益领域的发展或改变,单纯依靠NGO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需要多方协作,也可称之为合作治理。

 

如果你想回应打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直接资助学校是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如果你认为NGO承载的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而且它现在的发育程度不够,那么资助NGO也是一种好的选择。选择资助谁,本身就是一种对有效的理解。

 

SRI:你能具体讲讲千禾是如何推动多方协作的? 

 

胡小军:我们正在探索立体资助模式。以珠三角流动人口社区服务项目的资助策略为例,最早是从资助NGO开始,协助他们探索服务农民工的方法和经验。选点时我们从流动人口的分布特征考虑资助地域和组织,例如资助NGO探索如何在工业园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城中村等不同类型的社区开展工作,针对打工人群的不同需求,设计项目,开展各种类型的公益服务。同时我们还与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合作,资助相关议题的研究,希望在政策层面上有所推动。

 

再者就是撬动其他资源,比如我们与广州日报广爱慈善基金在流动人口议题上的合作。目前,很多本土企业伙伴除了传统的慈善捐助外,对于现代公益的理念和操作方式不是很熟悉,这时基金会就要发挥专业性,首先要判断与之需求相符的潜在领域,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其实合作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撬动的结果,或者所谓整合资源并不是把人家的钱整到我这里来,而是通过你的影响使他关注到你所致力于推动的领域,并把他的资源和专业带进这个领域。

 

千禾更倾向于做一家小但有影响力的基金会,我们很强调一个概念叫非捐赠影响力。捐赠就是你给出去多少钱,我们想说的是,你给出的钱也许不多,但是影响力大。理论上,影响力和资金规模,某种程度上并不一定是成比例的。

 

SRI:你们如何产生非捐赠影响力 

 

胡小军:比如通过非正式交流或者支持网络,广东这边不少基金会新成立时都会来找千禾,我们就会跟他们讲我们是怎么做基金会的,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也会聊我们认为目前社会上哪些议题很重要,以及为什么要做资助等等。这种交流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很难量化,但之所以有人不断地来找我们,也说明是有一定效果的。再比如知识生产。我们做任何议题的资助,都很注重过程中知识的积累,也很乐意支持研究型项目,我们相信理念、方法上的东西能够发挥长远的作用。

 

SRI:为了做好上述工作,千禾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胡小军:千禾的基因要求我们一要有服务精神,二要有专业能力,否则我们很难生存下去。我们的基因是什么?是社区基金会,是汇集本地资源解决本地问题,我们也需要每年筹款。硅谷社区基金会网站上的一句话给我们很大震撼,提供世界级的服务,给谁提供服务?给大大小小的捐赠人,也给各种各样的资助伙伴。说白了,首先是有服务的意识,然后才是技术层面的事。同时,因为基金会足够专业,人家才相信并愿意接受你的服务。

 

SRI:你们为捐赠人提供哪些服务?

 

珠三角百富榜看,珠三角有8000位亿万富豪,千万富豪有13万人,珠三角富豪乐做慈善,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公益捐赠需求。第三,很多的本土企业,还没有系统、成熟的公益慈善规划,但又有较强的捐赠意愿,因此,有专业的公益慈善机构进行链接,会有效引导公益资源的方向,提高配置的效率。 胡小军:这块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之中。首先我们要对潜在捐赠人做一定的调查研究。第一,有一份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网络捐赠研究报告显示,广东人的网络捐款数额相对较高,超过北京和上海,这部分潜力还可以挖掘。第二,从胡润

 

另外,普通公众、中小企业、高净值人群,这些不同群体的需求肯定非常不一样。像我们一个理事从加拿大回来,说看到有个叫纪念长凳的项目做得很好,就是在公园或者其他公共场所捐刻有特定名字的休息椅。如果这就是捐赠人的需求,你没有能力满足,只能说明你的专业性还不足。我认为,思考的出发点都应源于自己的能力问题,而不是捐款人要求太苛刻,但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影响捐赠人,那也是你专业能力的体现。

 

目前,我们做益动广州,使普通公众能快乐便捷地体验公益;面向低调务实的中小企业开展企业伙伴计划,提供专门的公益慈善管理服务;未来,也希望千禾能越来越有影响力,吸引那些财富人士将我们视为帮助他管理公益资金的首选,而无须每个人都成立自己的基金会。

 

SRI:对于资助伙伴的服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胡小军:为了满足捐赠人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资助伙伴库。维护资助伙伴网络是千禾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还提出一个概念叫用户友好型资助

 

过去我们的项目申请表很复杂,NGO很辛苦地填写完、发了邮件,最后我们答复说你不符合我们的领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千禾的问题。2012年后我们做了调整,形式变成网上申请,填好点击提交就可以;内容分三步走,先是一页的意向书,当工作人员确认意向符合资助策略后,就去机构或社区拜访,一起讨论再提交正式文本,最后有一次答辩。这种方式就要求我们在网站上很清楚地说明千禾的资助领域、关注重点、核心标准等,来帮助伙伴提前判断他们的项目意向是否符合。拒绝别人的项目申请时,我们会写很长的邮件,想怎么措辞,看好几遍才发出去。

 

当然,友好并不意味着降低资助标准,或者一味满足对方的需求。工作原则性强,并不代表你态度要强硬。怎么能既符合标准,又对伙伴友好,才是考验我们专业性的地方。

 

SRI:成立五年来,千禾遇到过什么重大挑战?是如何应对的?

 

胡小军:战略调整是组织面临内外变化时不得不做的选择,真不是哪套理论指导的。千禾2009年成立的时候,资助还是新鲜事,第一笔钱给出去,影响力很大。2012年时,我们发现周围环境已经变了。首先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兴起,广东当年就投入专项扶持资金将近1个亿;其次是大型基金会进入广东,比如李嘉诚基金会和政府部门合作,各出1000万资助妇女儿童类公益组织及项目。我们如果再按以前的思路和做法,肯定没有影响力了。2012年理事会上就提出一个战略命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持并提高千禾的社会影响力。

 

随后定出的调整方向,一是重心下沉,把资源集中回珠三角,同时下沉到佛山、中山、东莞,因为这些地方的公益才刚刚起步。像我们和佛山传媒集团合作的温爱佛山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千禾在其中负责项目初筛、能力建设和监测评估,推动当地公益组织向专业化发展。这个项目还先期带动佛山慈善会投入80万元,影响他们从过往的传统救助逐渐转向现代公益的项目操作模式。

 

二是联合资助,扩大影响力。例如我们和SEE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共同发起南中国环境基金,通过提供非限定性资助,支持伙伴提升在环境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力。这种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从资金角度,每家出一块钱,办的是三块钱的事儿;从资助成效角度,优势互补的协作方式增强了整体效能。在这一合作中,千禾的优势是在地性,我们的同事对于珠三角的社区到底是什么样子非常熟悉,对问题和组织都很了解,方便也擅长做资助跟进工作。

 

SRI:一些初创基金会对于该不该做战略、怎样做战略的问题挺纠结,你怎么看? 

 

胡小军:战略定位、战略规划更常用于商业领域,我认为对非营利领域也非常重要。但是在基金会或公益机构制定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其与商业领域很多假设的不同。目前中国的公益领域还刚刚起步,从生态的视角来看,专业分工与行业发展都很不成熟。换句话说,你在哪个方向上都可能长成,只要你扎的足够深、做的足够久。所以最关键是找到你这个组织想做什么,如果创始团队或者理事会认为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去做。公益本身富有很多的价值判断,也体现着不同的理念,不是单纯的技术选择。没有必要为了你的选择堆砌理由,但在你选定某个问题之后,必须制定严谨的规划,持续推动执行。

 

对于千禾来讲,社区基金会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很难在议题上、人群上做聚焦,我们的战略定位就是扎根珠三角,视珠三角为我们的社区,通过提供专业的公益服务,链接各方资源,满足多样的需求。若用愿景来表述的话,那就是为建设一个关爱、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努力。

 

【资助者说】致力于探索基金会有效资助。将邀请从事资助的实践者,为大家带来鲜活的资助体验、思考及感悟,以呈现异彩纷呈的真实世界的资助。期望能成为基金会资助者、项目官员以及公益组织从业者加强了解、自我提升和促进交流的平台。让资助者在众多尝试中走出自己的道路,让基金会资助工作成为激动人心的最美好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