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一家公益农园的联邦模式

闽侯荆溪关中村,距离福州市区28.4公里,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就像是我们在水墨画中的曾经见过的一样:山明水秀,天蓝云淡、树茂草长、古厝绵延……

2012年开始,这个古村落渐渐地发生着新的变化:山上来了一群种菜养猪的大学生,村里的一座已经破败的古厝被修缮成民宿,每逢周末都会有一群孩子们来到这里认识大自然,现在又有一群年轻人来到山上想要成立“共识社区”。“我们在这里做着各种实验,希望可以寻找到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正荣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李盼说。


两个新农夫的创业经


“以前这些大学生到这里来种菜、养猪,我们私底下都在笑‘这些拿惯了笔和电脑的大学生能搞出什么名堂’,没想到现在他们还真的干的有模有样。”关中村村民林大哥告诉笔者。在农户们的眼里,大学生到这里来种菜、养猪就是短期的体验生活,过一段时间累了腻了就走了,没想到这些大学生们真的“搞出了名堂”。


新农夫生态农业创业项目从2013年开始,这些热爱乡土的青年人在故乡农园,以友善自然的理念来生产生态农产品。目前,不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天然果蔬“故乡菜鸟”以及不加激素、原生态养殖的家禽肉蛋“故乡七号”已经成为该项目的品牌产品。

新农夫刘记虎(冯格楠拍摄)

刘继虎今年27岁,毕业于畜牧兽医专业,曾在知名的生态机构小毛驴工作过。2013年,他来到故乡农园开始自己创业。刘继虎的养猪场采用的是发酵床技术,通过微生物来分解猪的排泄物,做到零污染零排放,站在他的养猪场里甚至闻不到臭味。

刘记虎放养的小猪(冯格楠拍摄)

“主食是麦麸和玉米面,喝的是山泉水,每天都有定时的放风……”刘继虎说起自己的“养猪经”头头是道,他养的土猪生产周期有10个月左右,肉质很好,他更是利用了互联网等传播手段,打开了福州的市场,猪肉供不应求。除此之外,他还在养殖场周围散养了几十只鹅,学会了酿米酒,做香肠,这些农副产品成为了顾客们的抢手货。

新农夫林则忠(吴家翔拍摄)

与刘继虎不同,“新农夫”林则忠比较“低调”,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传媒专业的他,黝黑的皮肤,手臂上一块块结实的肌肉,已经俨然一副“庄稼汉”的模样了。原来从事媒体工作的他加入了故乡农园。“我种了4亩多的蔬菜瓜果。”虽然菜地里的蔬菜长势一般,还经常遭受虫害,但林则忠仍坚持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不施任何农药和化肥。他有30多个固定的客户,每周两次配送新鲜采摘的蔬菜,“大家对我的东西很认可,虽然有的品相不如市场上的蔬菜,但可以保证是健康的。”林则忠对未来很有信心,他说绿色有机农业是一个长期投入的产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态农业。

林则忠查看蔬菜长势(吴家翔拍摄)

“新农夫们也一直在摸索着前行,我们最早是想做成生态农场,用商业的方式来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可在实际运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之后我们把故乡农园作为一个公益的平台,引入热爱乡土的大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做想做的尝试。”李盼说。


百年老宅改造的民宿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沿着关中村的小路一路寻觅,小路旁边的老宅是暮色晨晨的青砖灰瓦,墙顶高低起伏大多斑驳累累。在这些老宅中,一栋黄色的老宅显得十分显眼,老宅门口“归农书院”几个大字苍遒有力,旁边的荷花塘也正在进行着改造。“明年这个时候,在书院门口就可以赏荷了。”归农书院的负责人细雨说。

归农书院

这栋归农书院是一栋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宅。老宅是典型的两进式民宅,里面摆着上个世纪的各式老家具,充满着怀旧的气息。眼前的老宅很难让人联想到在2年多以前曾经是一个厢房已经坍塌的破败老屋。

归农书院修复前

细雨告诉笔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村民已经放弃了传统庭院群居的生活方式,开始建造独门独院的小楼,很多古厝祖屋因此而荒废闲置,甚至是荒芜坍塌。“我们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参与这座古民居的修缮保护与使用,通过这个项目,希望能引发人们对晴耕雨读的传统社区生活模式的思考。”

归农书院修复中

目前,归农书院里一共有五六间客房,会议室里配备了投影仪等设备,可以举办小型的会议和文化沙龙。2014,这里曾经举办过一场让人非常难忘的中式婚礼。“整个婚礼是在老宅中,与现代的婚礼不同,这场婚礼将美与自然相融,归农书院见证了爱的归源。”目前,归农书院团队还不定时在老宅里为村民们放映露天电影,每到这时村里的男女老小都会赶到书院里,好像过年一样热闹。

归农书院修复后

“归农书院修好之后,我们又碰到了难题——房子要利用起来才能有活力,细雨提出利用老宅来做民宿项目,推广晴耕雨读的传统生活方式,经过实践,这样的项目真的影响到了村民,很多村民开始打量着自己家的祖宅,张罗着来修缮老宅。也许这就是我们老宅新生的意义所在。”李盼介绍说。

众筹来的自然学校



“孩子们,让房东大叔教你们做竹篱笆!有没有人来帮忙锯竹子的?”11月21日,在关中村的栖地自然学校,老师“松鼠”吆喝着,立即有好几个孩子举起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经过近20分钟的努力,终于将一根拳头粗的竹子锯断,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自然教育活动

“感谢大家帮忙,我们距离自己的栖地自然学校更近了!”“松鼠”的语气有些激动,她告诉笔者,这是在建设中的栖地自然学校的第一个开放日,未来几个月,大家将会一起见证老宅“稼穑轩”从破旧到变成一个可以让孩子们拥抱大自然的学校。

“稼穑轩”一角

“稼穑轩”是关中村的一栋破败老宅,紧挨着归农书院,有近200年的历史。2015年,正荣公益基金会与乐享自然工作室联合发起“老宅新生”线上众筹项目,筹众人之心,改造古民居为现代自然教育学堂。项目自8月7日上线,截至9月7日,共有2592个热心人士人参与了众筹,顺利完成了20万元的众筹。11月21日,“稼穑轩”的修缮工作正式开始。

“稼穑轩”改造前后示意图


“老宅新生”众筹界面

乐享自然工作室是一家自然教育机构,为城市里的亲子家庭提供专业的自然体验活动。机构负责人林红说,工作室曾经多次在故乡农园举办自然体验活动。2014年,工作室与青少年们发起了“世界萤你而美丽”的明信片义卖来守护萤火虫栖息地,之后将故乡农园内部分湿地和周边山林作为“你好野·栖地守护计划”项目10年用地,保护这里的萤火虫和多样物种。此外还发起了“谷东计划”让家长和孩子们亲手种下水稻,一起享受从播种到收获的快乐。“今后我们还会根据故乡农园的情况设计和开发多种课程,让大家关注人与自然、与土地的联系,比如说教孩子们夯土,让他们认识传统建筑的结构,甚至设置堆肥区和面包窑等。”林红说。

故乡农园栖地保育区

“基金会和乐享自然在故乡农园有很长时间的合作基础,包括之前一起做朴门课程认证、自然教育课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们对这块土地越来越有感情。随着活动的开展,故乡农园的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了,所以创办一个栖地自然学校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发起众筹的过程中,不仅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到这一过程中,还引发了社会力量关注老宅这一乡村文化的典型载体,故乡农园也变得立体、多元和可持续性。”李盼说。

一群人的生活意见


第一次见唐冠华是在故乡农园龙迹山上的一块空地上,他正在与几个南部生活共识社区的成员在研究一个太阳能灶,由于一根支架安装错误,几个人正在将整个支架拆掉之后重新安装,对着太阳不断地调整角度。唐冠华拿起一小根竹子,放在太阳能灶的焦点上,几秒钟后,竹子冒出了青烟随后引燃,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实验的成功让成员们兴奋不已,因为这意味着今后只要有太阳,就随时可以在公共区域喝到开水了。    

南部生活成员

2015年10月中旬,唐冠华和共识社区的20多名成员们来到故乡农园。开始了一段以“归农、手作、艺术、社区”为主题的“南部生活”的社区生活实验,大家居住在一起,开展自然农耕、生态建筑、手工日用品、可持续能源及集体议事等一系列实践。社区面向全社会开放,所有的市民、学生、机构和媒体都可以免费报名参加。“社区是开放的,大家可以到这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现实社会中去,也可以在3个月后活动结束时,选择永久地留在这里,成为社区的永久成员。”唐冠华说,目前社区已经通过罗伯特议事规则民主制定了的社区制度,三个月后,社区会视情况重新制定社区制度和签订土地协议。

南部生活成员民主讨论社区制度

“我们有的人选择住在山上,自己搭建房子,也有人选择住在山下的‘龙兄客栈’,现在我制作的竹屋已经搭建了地基。”唐冠华告诉笔者,由于山里比较潮湿,他收集了很多的竹叶、木条和竹子等在地面上搭建了近1米高的地基。“对我们来说,第一步实践就是自己搭建房屋,临时的可以,永久的也行,也有的成员在地上挖了一个洞,打算过穴居的生活。”

南部生活成员劳作场景

唐冠华是“家园计划”的创始人,是一名80后,他曾经因为自己在青岛崂山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声名大噪。“我叫‘家园计划’为‘another land’,之所以强调是‘另一个’,也就是希望加入的人过得是另一种生活,提供另一种反思。”

南部生活成员们一起用竹竿和遮阳布架起了一个“公共区域”

在龙迹山的这块空地上,唐冠华和成员们一起用竹竿和遮阳布架起了一个“公共区域”,设置了“吧台”,在吧台上还摆放了啤酒、可乐等商品出售。他们还购置了太阳能发电设备,晚上可以看电影。“吧台”和“龙兄客栈”交给了曾经有过酒店管理经验的“仁龙”来负责,营业收入更是纳入了南部生活的公共资金池进行统一管理。


11月14日晚上,在归农书院里,来自北京的著名现代舞和实验戏剧编导李雷先生进行了即兴现代舞的表演,并且对南部生活的成员们进行了肢体唤醒训练。而南部生活的成员们正准备筹划一次音乐节。“可能是采用众筹的方式吧,总之我们希望能给这里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唐冠华说。


“我们通过故乡农园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期待通过立体、多元、包容的各种有趣的实验能带来各种思想碰撞,也带来互相支持。”李盼说。

联邦三原则



对于故乡农园里发生的变化,正荣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徐婧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我们和他们的关系有点像是“房东”和“房客”。故乡农园给大家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而每个走进故乡农园的个人或者团队都有自己的想法,所做的事情也不同,我们采取包容的态度。但要在遵循‘与土地为善、与村庄为善、与伙伴为善’的三个原则下进行。”


“我们不仅欢迎公益伙伴和项目入驻,也欢迎其他各种社会身份的伙伴入驻,包括商业创业者。我们无偿为公益行为提供土地和相应服务,而对于非公益伙伴,对方则需要承担地租的成本。未来我们也希望优化平台、为伙伴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引导一些商业利润回归故乡农园支持公益项目开展。”李盼说。

1

----入邦问俗----

附:故乡农园土地使用申请指南

一、新伙伴进入机制

1.遵守三原则:

1)与土地为善(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

2)与村庄为善(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不破坏乡居生活的安宁)

3)与伙伴为善(不恶意竞争、彼此平等互助)


2.申请流程


考核标准:

1)故乡农园在地合作伙伴满意度考察(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附件2);

2)申请方自身工作成效及意愿说明。

本项目在试运行阶段提供三个月免租金土地。


3.申请土地使用范围

1)如果土地为公益项目使用,正荣公益基金会提供土地支持;若为创新性公益项目,可申请正荣微公益项目资助,但不高于3万元。

2)如果为商业用途使用,申请方需按成本付租金。


4.申请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并填写《故乡农园土地使用申请书》,发送邮箱:2629582559@qq.com

申请时间为2015年12月15日-2016年1月20日。



2

二、故乡农园项目对接人


3
三、Q&A

Q:原有正荣公益基金会提供给故乡农园的所有支持是否还有?

A:原有正荣公益基金会提供的支持,如免息贷款等均已结束。


Q:对合作对象的要求?

A:需要遵守故乡农园三原则。不限合作对象的背景,无论商业或公益,无论企业或个人。(注:企业不以注册与否为考核标准,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暂时不考虑。)


Q:故乡农园会支持多少家的土地使用申请?

A:目前土地面积大约为500亩,先到先得,申请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