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回忆录07︱第三届,许嘉璐:公益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参与者的认识深化

编者的话
2009年7月,首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母鸡”论坛(非公基-非公鸡-母鸡)由此诞生。过去的7年,“母鸡”论坛年年举办,从行业大佬到一线小兵,从宏观使命到微观议题,对“母鸡”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有争吵,也有共识,活络了“母鸡”圈的生态环境,也见证了“母鸡”们的快速发展。

2016年,靠着行业伙伴的满满情怀和齐心协力,“母鸡”论坛跨过七年之痒,迎来Ta的第八届。对于未来,我们自然充满希望和期待。而翻看过往,我们则能摸索未来的脉络和方向。为此,我们推出了“母鸡回忆录”这个专栏,将挑选往届论坛的一些重要成果或观点作分享,希冀回顾过去,不忘初心,携手同行。



2011年11月24日—26日,第三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行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出席论坛并致辞,以下为讲话全文:


许嘉璐: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在我离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职务之前,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一来二去,我也进入了慈善事业的圈子,我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一来二去就进来了,其实反思一下的话,那就是一批热心于慈善救助的人士,触动了自己多年来对于鳏寡孤独、残疾人等等需要救助的人的关怀的心,于是就去了。这就是一来二去。


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做慈善事业需要有一个自新的体验,这是一个做慈善事业最牢固的基础。在这个论坛第一届开幕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因为当今中国特别需要像私募基金这样热心于公益包括慈善事业组织与行动,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物欲横流、道德紊乱、以个人为中心、使得人情淡漠的时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的转型,另一方面,是我们传统的丢失和一种把人向物质的世界、肉欲的世界驱赶的力量的入侵。在这个时候,当我们某一天看到、听到种种不道德行为的时候,特别需要一种清风、需要一股起而行之的力量,给这个社会希望,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温暖。


因此,我应该向今天到会的所有的非公募基金会的代表和慈善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一句话,我们所做的公益和慈善事业,既是给社会前进以助力,给需要关怀的人以温暖,同时,在推动着中华民族回归我们祖先的慈悲之怀,回归我们朴实、真情的童心。


经过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人类的技术空前发达,物质丰富了,品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的了,但是我们细想,人类是在进步吗?难道人类的进步、人类的历史就是物质解决的吗?如果和历代的哲人、善人相比,我认为,在物质进步的同时,人类在退步,只有像非公募基金会这样众多的好心人携起手来,把事业做大,才能扭转这种局势,让中华民族真正的取得精神的进步。


我有一点想法,供在座的各位参考,这就是我们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应该让从业者把从事这项好事情的想法不断的深化,非公募基金会在成立的时候,很可能有的企业、有的朋友会想做点好事情,同时我的企业也可以得到回报,要回报是正常的,作为这个论坛,应该团结更多的有不同想法的朋友,但是我发现,也有些非公募基金会,不要求任何回报,包括广告,默默无闻的在做,因为他们说,社会给我们已经很多很多,我是对社会尽孝,而你对父母尽孝,难道还要回报吗?还要宣传吗?我想,虽然大家想得不尽一致,都应该包容,应该尊重对方的想法。


但是有一点,对自己最初的好心反思有个更深的认识,这就是我所说的深化,从儒家的仁爱到佛家的慈悲,从儒家的天人合一,到佛家的净心明性,于是演出了孟子所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这就是天人合一,如果说,当年老子、孔子、孟子和世尊他们那个时候,仅限于个人的和群体的通过对原始的天和地的观察,对四季的体验,对自己内心的体验,得出天地本是一体的结论的话,那么现代科学已经不断的证明,世上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和距离自己万里之遥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证明了全人类的的确确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孩子。


科学上,如果微观到化验检测我们的基因细胞的时候,全人类都有着共同点,前不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尔在北大师范大学和北大分别做了同一组基因的报告,他其中谈到,全世界的人细胞有15%是一样的,虽然不知道他的数据是看了什么科学著作得来的,他说,虽然中国的天人合一观点形成的时候没有发达的科技,但是却和今天最发达的科技有着许多的暗合,这样,我们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人就有一个牢固的思想感情的基础。


公益事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管理,刚才两位局长已经说了,这方面正在研究要出台措施、出台政策,但是我想,慈善和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序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做公益事业的人把自己的行为牢牢树在参透天地、参透个人思想感情的认识基础上,我想,如果我们各个非公募基金会都做到这点,这也是对捐资者的一种反馈、一种回报、一种精神的反馈,一种慈善的回报。


第二点,我希望宗教界,不仅是佛教,也包括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都能够更好更多的参与这项工作,为什么?因为各个宗教究其自古以来形成的作风,和儒家一样,最讲知行合一,认识到就做,在做的过程当中,提高认识,于是做的人的境界也在不断的提高,今天的社会,是不是双重性格两个面孔?太多了,到机关是一个面孔、是一个性格,回到家,或者请朋友在一起聚会,又是另外一个面孔,另外一个性格,这是和宗教不相合的,如果我们在这点上,做得多了,这也是对社会现在的疾病一种良药。


第三,希望非公募基金会论坛适当的应该扩大在媒体的宣传,因为我们做得对,我们走得正,虽然我们不求名,但是宣传上可以让人知道,原来有这样一个领域,可以让人的善心、人的良知得到发挥,于是加入的人可能更多,这也给面对现代的社会状况感到迷茫的人一个更大的希望,这样,我们的慈善、我们的公益就不仅仅限于物质和金钱,也包括我们精神的发扬与感召力的增强。


最后祝我们的论坛圆满成功,说得不对,请大家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