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疫情,中国志愿者参与救援的模式梳理与反思 | CNC-COVID19专题28

导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国的志愿者们拿出了非常漂亮的行动回应,在政府、市场一开始都呈现失灵状态的时候,正是因为志愿者参与所以使得大量的需求得到解决。不完全统计,这次志愿者团队参与的数量也许并不比2008年要少,这样的努力值得被看到,也值得被总结。本文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为切入点,将此次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模式进行梳理,大致分为官方主导模式、政社协作模式和自组织模式三种类型,结合相关案例阐释不同模式的具体行动和发挥的作用。

*本期文章是“社会组织抗击新冠疫情协作网络”(CNC-COVID19)专题的第二十八期,由正荣公益基金会组织采写。

撰文 | Nancy
排版 | CC


1.
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现状

2020年冬春交接之际,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疫情从武汉爆发,而后蔓延全国各地,使人们的生命、健康、生活、生产等各方面都遭受严重威胁。期间,数以万计志愿者挺身而出,为抗疫、为挽救生命、为帮助他人贡献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或体力。将此次志愿者团体参与疫情救援模式进行总结、梳理,既是对志愿者贡献的肯定,也能够为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提供经验借鉴。

从志愿者参与此次疫情救援情况而言,志愿者参与程度、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就志愿者年龄而言,包括大专院校学生、员工、退休人员等;就志愿者所在组织而言,有共青团等官方组织,有NGO,有社会组织,也有自发形成的志愿者团体;就志愿者提供的服务而言,包括远程线上指导、小程序等协作工具开发、当地一线物资运送等等;就志愿者所援助的群体来看,有重症患者、一线医护人员、留守老人、怀孕母亲等群体……总体而言,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人数众多,形式多样,覆盖群体广,发挥了公民参与的力量,成为弥补政府的重要支撑。

无论是从创新社会治理角度还是公民参与角度,作为重要参与力量的志愿者都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政府、企业组织与社会组织作为一个社会良好运行的三大力量发挥着不同作用——政府承担保障、兜底等责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一些慢而稳的事情;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效率为先,做一些快而准的事情;社会组织则能够极大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弥补政府不足,有效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为切入点,将此次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模式进行梳理,大致分为官方主导模式、政社协作模式和自组织模式三种类型,结合相关案例阐释不同模式的具体行动和发挥的作用。

2.
三种模式典型案例

在此次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过程中,志愿者不是单兵作战,而是相互合作,共同行动,在密切配合下对抗击疫情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模式有不同的组织方式和特点,笔者尝试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了解不同模式参与抗疫的行动策略和特点,为志愿者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

1.官方主导模式

官方主导模式是指在党政有关部门的官方倡导下,组织的一系列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模式。这里以共青团中央指导的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模式为例,根据官方文件指导包括省级、市级、县级、学校等在内的共青团基层组织组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青年突击队,在各地疫情防控指挥机构领导下承担特定专项任务,以组织化、安全性等为基本原则,组建队伍主要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组建的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城市社区团组织组建的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农村团组织组建的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以及高校团组织组建的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

共青团中央主导的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模式图

这种模式下,参与群体主要是学生等共青团员,通过志愿中国等网站进行注册计算志愿者参与抗疫的志愿服务时长并领取保险,团员主动到所在社区进行报道,根据安排和个人实际情况协助抗疫工作。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组建的青年突击队主要负责支援医疗救护、基础预防、应急服务等防控工作中的“急、难、险、重、新”任务;城市社区团组织组建的青年突击队主要负责示范带动本社区志愿服务,包括配合街道、社区宣传防疫知识、清理卫生死角、开展环境整治、开展日常消毒及物品发放等工作;农村团组织组建的青年突击队主要负责把返乡大学生有效组织起来示范带动本乡村志愿服务,配合乡镇党委宣传科学防控知识并协助排查人员信息及测量体温、统计信息;高校团组织组建的青年突击队则重点发挥医学院校的专业特长,负责支援医疗救护、服务保障等防疫一线工作。

官方主导模式由政府部门主导,引导特定群体开展的抗疫救援活动,大多是有组织有规模有安全保障的,覆盖范围广,但是所做的大多是知识宣传、政策引导、信息统计、情况排查等基础任务,深入抗疫一线的数量相比较少,参与的志愿者群体具有局限性。

2. 政社协作模式

政社协作模式是指在官方指导下,社会组织主导的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模式。以“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为例,它是由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北京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北京奇点公益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北京君心善行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等公益机构于2020年1月23日共同发起的,旨在为新冠肺炎疫区前线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建制化的专业志愿服务援助,协同帮助疫区民众度过难关。

截至2月底,“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召集了1700多名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与超过30家社会组织开展合作,志愿服务直接受益人数接近2万人,志愿服务价值预估超过200万元,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将“社(社工)、医(医护)、心(心理)”联合起来,“三群联动”开展在线专业服务。
 “三群联动”作为一种创新,是指与疫区在地合作机构在社区建立大微信群(广泛触达疫区居民)、中微信群(针对聚焦的病患、心理相关的人群)、小微信群(一对一的个案辅导与医疗服务转介),并在每个微信群中派驻社会工作、医疗防护、心理支持方面的专业志愿者,面向微信群中的疫区居民,开展疫知识讲座、医学护理咨询、情绪疏导、心理应激干预、特困救援和医疗转介等服务。


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三群联动”模式图

根据对疫情发展情况的研判,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团队从2月下旬开始有组织地引导线上志愿者建制化撤出,并将团队主要任务聚焦在知识产品研发与赋能上。知识产品研发包括基于iwill平台的管理工具、知识手册、解决方案、智力工作坊、应用贴士和传播等;赋能援助包括全网培训、交流互动、专家咨询、工作督导与教练、社群与网络建设、志愿服务组织培育与孵化。其中,以知识手册为例,分为志愿者行动、志愿服务专业以及社会治理三大类,具体包括iwill抗疫志愿者管理指南、iwill社工志愿者行动指南(及专题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事件联合行动指南等多个具体指导手册。

政社协作模式使得志愿者行动具备了合法性,在专业社会组织的主导下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能够各司其职,发挥所长,能够有效发挥专业优势并且快速响应疫情一线的需求,极大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去解决一线出现的问题。

3.  自组织模式

自组织模式是完全不依赖官方背景,由民间自发形成的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模式,这种形式往往被称作“草根群体”。不容忽视的是他们往往冲在了疫情前线,在政府、市场一开始都呈现失灵状态的时候,解决了大量的一线需求。自组织模式既有在地的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团体也有圈外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团体,他们有的承担了物资募集与运输工作,有的承担了知识科普、辟谣等倡导传播工作,有的承担了当地医护人员接送工作,有的承担了特殊群体的关爱工作,有的承担了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古典战疫小队作为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自组织模式代表,在疫情期间为医护人员送去了大量的急需物资。作为核心成员只有7个人,没有一个人是操持过公益项目的团队,自大年三十开始启动项目至今已经50余天,从9201位捐赠人手中募集了1163万的基金,支持了376家医院, 102院次,覆盖了除了香港、澳门、台湾、西藏等的26个省,一共传递出去610740件物资,支持了1256名医生,在期间经历了由私募到公募的转型,后期持续7天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总的点击率累计近800万左右。

确定务实、精准和透明3个基本价值观,抓需求、盯组织、持续宣发,进行志愿者驱动是古典战疫小队在参与抗疫救援的启示。志愿者的驱动是很独特的,主要在于意义感驱动专业感驱动。意义感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崇高感,是内心的感觉;一部分是认同感,是外界赋予志愿者的感觉,驱动需要做出仪式感,才能发挥志愿者的潜能。


志愿者驱动模式图

自组织模式代表的民间自下而上兴起的志愿者力量,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是快速的,根据团队成员发现的问题立即响应,发动民间的力量“一呼百应”,迅速成为一个团队并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组织分工,在沟通协调过程中解决问题。但是在参与抗疫救援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合法性问题、志愿者安全保障问题、权利责任边界问题等困扰。

3.
三种模式总结

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为切入点,将此次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模式进行梳理,大致分为官方主导模式、政社协作模式和自组织模式三种类型也许并不全面,然而从这三种模式能够看出志愿者群体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共性有四点。

1
形势研判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是紧急而突发的,在现实情境中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进行研判往往是最重要的。这种研判是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本身、特点、波及范围、影响程度、未来走向等基本情况的判断,是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第一步,也是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行动的基础,决定了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行动的未来走向。
2
对标需求
基于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的研判,发现需求并对标需求组织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是开展行动的前提。需求的发现是基于志愿者在实际中对相应群体诉求的关注,比如一些志愿者群体发现医护人员缺少防护物资;社会公众缺乏对疫情的基本知识;封城之后留守老人的困境;当地怀孕妈妈无法前往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居家病患缺少制氧机;患病家属需要心理安慰等等诸多问题,针对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进行援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公民参与的作用,弥补政府的不足,有效关注政府忽略的特定群体。
3
组织化
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行动想要顺利开展,离不开组织化的过程。组织化贯穿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方方面面,涉及沟通协作、专业分工等内容,从一开始确定目标,在参与过程中分工合作,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协作都是组织化的过程。良好有序的组织化过程能够明确成员的责任义务,保障抗疫救援行动的高效开展并达成组织目标,有效降低沟通成本,增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信任。
4
发展转型
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不少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行动已经完成了最初的目标使命,很多志愿者组织面临发展转型。一些组织在参与抗疫救援过程中实现了私募到公募的转变;一些组织得到了相关基金会、企业等的支持逐渐发展,面临注册转型的问题;一些组织则直接解散,认为“社会组织的最终使命是干死自己”,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有需要时可以随时组织起来,聚而能战,战则必胜;有些组织则逐渐转变使命,总结经验形成智力成果并对其他个人和组织进行赋能,开发线上培育工具。

4.
反思

由于疫情的潜伏期久,传染性强,人们对病毒的认知有限,此次疫情当中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情况,呈现出线上、专业以及协作三个特点:抗疫救援行动大多以线上为主,是对传统熟人社会的突破,不少志愿者甚至彼此互不相识,从未谋面,网络时代重新构建了人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和信任机制;专业人士尽自所能发挥优势,无论是从技术上、医学上、心理上、物资上、联络上、管理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各司其职,发挥所长为抗疫做贡献;协作不止体现在跨专业、跨领域、跨地域、跨行业上,更体现在跨组织上,不同组织相互协作,信息开放,包容共享,有效避免了重复捐款等情况的发生。

总之,这次疫情期间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行动是迅速、多元而有力的,呈现了志愿者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图景。无论从规模、地域、组织形式还是与政府的关系都能对志愿者参与抗疫救援的模式进行分类梳理,本文的分类并不一定全面,会有挂一漏万之处,仅希望能够对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