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公益 | 生活在别处

喜公益按:

“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 除了昆德拉式的诗和远方,我们还有当下的生活和现实的问题。为推翻不公,消除差异,人类文明为之世代努力。一切过往成就了今天,但历史无法描绘那些残酷的图谱,那些故事太边缘,太多样,也太沉重。
但沉重未必不面对,甚至更应该面对,以提醒我们被阳光温暖的时候,还有一些人,活在漆黑的影子里。喜公益所关注的边缘人群,并不是小众人群,他们在人海中,愁苦是相似的。创伤伴随他们,我们需报以理解和尊重。
他们是谁,什么样子?“庆幸”摄影技术的存在,以及无数可敬的摄影人,了解他们、记录他们,那些不漂亮、不光鲜,那些边缘的、沉重的故事。

1
 关注“生活”在绿皮火车上的人

摄影师钱海峰,《绿皮火车》

他用了近10年时间,乘坐绿皮火车跑遍全国,拍摄了20万张照片。

“高铁的时代,是谁在坐最便宜绿皮火车,一提到绿皮火车就会想到打工的农民工和低收入者,绿皮车是草根的象征,一张上海到南京高铁一等座票价如坐绿皮火车就可以横穿整个中国,我就是一个低收入的草根,绿皮火车低廉的价格支撑着我出行的希望和梦想,在路上我坐便宜的绿皮火车,住便宜的客栈旅社,吃便宜的路边小摊,让我可以在高铁时代下几乎跑遍了中国。”

2
 关注“生活”在贫民窟的人

摄影师王远凌,《十八梯》
 
踏着十八梯的台阶沿梯而上,回望,眷恋在后,举头,繁华在前。城市如此,生活亦如此。

“一个典型的中国城市——重庆里的典型贫民窟,它离最繁华的城市商业中心仅为一街之隔。

在经济层面上来说,它们彼此是对立的关系,但在社会层面上来说,它们又是递进的。原有的城市核心区被新城市所替代,老城区走向衰落,被遗弃,成为贫民窟,最后成为承载所有社会问题的毒瘤,直至不得不将其灭亡,然后更加崭新的城市在此出现……”


何绍章
重庆人,81岁,还俗的方丈。

王小梅
24岁,纺织厂女工,4岁孩子的母亲。


独居老人冯玉珍,78岁。冯玉珍老人为了给老伴治病,卖掉了房子。老伴去世后,她就开始了“漂泊”的生涯,四处租住。

3
 关注“生活”在地下的人

摄影师宋朝,《矿工》

“将近六年的井下工作,我跟矿工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多得多。他们的面孔在我的脑海中早已形成了人物标本。闭上眼,他们的形象就会准确无误的呈现在面前,包括性格,想法和他们的一贯行事作风,我觉得这是拍摄这组照片的基础。”

4
 关注“生活”在孤单中的人

摄影师姜健,《孤儿档案》

摄影的对象是孤儿。2004年河南省慈善总会与少林寺联合策划发起“千名孤儿救助暨少林慈幼院筹建活动”。从那时起,《孤儿档案》系列影像伴随着12位孤儿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走过了整整十年。

5
关注“生活”在历史阴影下的人

《中国慰安妇》 摄影师:陈庆港

作者在一次采访中说:“有一位老人每次在接受我采访前,她都会到屋里去换上一件干净的衣服,这一细节就曾让我非常感动。还有许多老人在我告知她我想为她拍照片时,都便会去梳洗打扮一下自己。这是一群爱美,也很珍惜、懂得尊重自己的老人。于是我也就常常想,那样一份几乎伴随她们一生的巨大羞辱、肮脏记忆,她们是如何忍受过来的?”


图片来源: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tragedyofcomfortwomen.html
6
 关注“生活”在笼子里的人

摄影师吕楠,《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

耗时两年完成的《被遗忘的人》虽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吕楠并没有强调病人的痛苦和惨状,而是以极其克制的拍摄手法,真实再现了精神病人的生存状态:“我拍完了精神病院以后,才理解病人的想法:医院外面才是精神病院呢。里面倒像教堂,像寺庙,像修道院,宁静至极,安静极了。”

7
 关注“生活”在别处的人

摄影师卢广,《艾滋病村》

自由摄影师卢广的《艾滋病村》曾获荷赛奖。他30多次走进河南艾滋病村,将帮助病人当成个人使命。他的作品聚焦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西部大淘金、吸毒禁毒、小煤窑、艾滋病村、京杭大运河、三峡、青藏铁路建设、非典等。


艾滋病村
一个吸毒者居住的出租屋,睡床10元,睡地板5元。


艾滋病村
镜头下的这个孩子,是一名孤儿。他的父母因献血感染艾滋病,先后去世。他所在的村子,90%的人都感染了艾滋。

卢广镜头下的非典

注:©️文中图片版权全部归摄影师个人所有。

以上照片或许丑陋,沉重,与我们眼前的生活格格不入。它们是历史的存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而一部分没有。
 
六月将近,疫情的威胁会逐渐消逝,但我们这群“幸存者”的记忆中,多了一份希望和善意。对生活报以感恩和敬意,对边缘报以理解和尊重——打破偏见,看见更多。
 
如果您有关注边缘群体的写作或摄影、视频、音频,欢迎来稿和推荐。


 我 们 是

喜公益,是由刘培麟在正荣公益基金会捐资,联合唐冠华、黄金共同发起的专项资金,开展项目的核心理念是“反对歧视,倡导平等”。

项目主要关注边缘人群,包括性少数群体、残障人士,及多种问题导致的社会性弱势群体。

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联动,对公众进行倡导、传递边缘人群诉求,以影响公众对少数群体的刻板印象,提升社会接纳度和网络可见度;同时,项目在能力范围内协助对象维护权益、增强自助能力、改善生存状态。

项目愿景是实现公众对边缘人群的广泛包容、平等对待,化解歧视,减少误读。

喜公益接受个人或企业捐款与支持:
  ●欢迎慷慨支持,每笔善款均会直接用作项⽬践⾏的反歧视工作,同时接受物资捐赠;
  ●免费提供场地作举办活动之用;
  ●免费广告─提供杂志、报刊、网站或户外广告空间。
欢迎你提供任何支持喜公益的想法或建议, 了解更多有关物资捐助的详情,请与项目负责⼈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