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新生】老手艺:何敏文的竹制


正荣公益基金会与《HOMELAND家园》杂志联合发起的“手艺新生”公益项目,目前已经进入招募设计师阶段。“手艺新生”项目希望征集到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拜访这座城市的老手艺人,扎实地学习他们日常的技艺,在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审美与新设计理念,希望两个时代的碰撞带来新的灵感。这些手艺再设计、并制作完成后,不仅将构成展览,同时我们也将尽力把其中优秀作品生产出来融入生活。

今天我们推送的竹制是“手艺新生”项目中6种福州本土老手艺中的一种。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们将会陆续推送介绍【手艺新生】公益项目中其他老手艺人和他们的老手艺,敬请关注!

 

何敏文的竹制

 

撰文/许灵怡 摄影/黄访纹

 

直到现在不少福州人记忆里的童年便是从那竹制的幼儿站车、餐椅开始,家里的爷爷爸爸总喜欢在夏天赤膊躺在门口的竹椅床上,奶奶妈妈在厨房里涮洗锅碗用的竹筅帚,蒸饭菜的竹垫,晒草药谷物的竹筛……生活的细节里不可或缺地充满各式的竹器。

福建自古便盛产竹子,清末学者郭柏苍的《闽产录异》便有记载,这里的竹子品种有51类、95种。竹器是老福州人最常见的生活用品,在何敏文印象里,老福州的“竹器店不比理发店少”。直到上世纪80年代竹器才被塑料制品渐渐替代,家族里的亲戚纷纷改行转业,年轻人也不再学做竹器。

何家世代与竹子打交道,何敏文的爷爷那一辈都是做竹器的,年轻时同辈人赶着热潮上山下乡,他却跟着父亲安安静静地在乡间做竹器。改革开放初期便在澳门路开起了竹器店,虽然后来有段时间不景气,但是仍没想过丢掉这一门手艺,现在孩子已经不愿意继续做,剩下何敏文和妻子两人守着竹器店。

虽然离三坊七巷没有多远,但也没有多火爆,不起眼的店面,摆在光鲜亮眼乐声震天的新式理发店旁,常常路过也未必会发现,用何敏文的一句话来形容,“生意就是淡淡的。”不过最近几年似乎开始渐渐有所回暖,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纯天然的东西,本来就是福州常见的竹器自然是又受到关注。何敏文包办了南后街一溜商铺的竹帘,竹器耐用,遮阳效果好,隔热性也比一般的塑料好。何敏文的妻子说最受欢迎的还是老式的幼儿站车,这类的育儿用品他们一般连油漆都不上,就是用好竹子做好,打磨得光滑点,一些小朋友长牙时喜欢到处乱啃,在她看来这种老式竹器自然是最好的选择,“竹子熊猫都吃,小朋友啃啃自然没事。”

在敏文竹器店里,几乎可以找回所有老福州的记忆,各式各样的竹器生活用品,也能定做不同款式的竹器,大到竹亭围栏,小到竹蜻蜓小玩意儿,只要和竹子有关,何敏文都能做出来。看似简单的竹器敲敲打打做起来也很是费力,何敏文的竹器作坊虽不在店内,但时不时还是要在店里完成一些竹器的后期修整,一张手作的竹椅子耗费几小时一点也不为过。

逛一趟竹器店,除了可以搜罗到各式老福州的生活用品,亦是可以对风俗人情有另外一番体味。店里有时会有一些外地人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产品搭售,比如两根竹竿配上两柄扫帚扎上红绳,何敏文介绍说,福州人搬新居一定会先请这几样东西进去,“竹报平安节节高,扫帚避邪嘛。”现在不少八县的人搬来福州,特别是连江海边来的居民,会来店里买个竹制鱼篓,放五谷之类挂在新家。

 

何敏文竹器店出品的竹器质朴、耐用,我们精选了几样于HOMELAND网店展示、贩售: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0.0.0.0.Mh3wvp&id=41239682377

 

HOMELAND微店二维码

 

我们将确定1-2位年轻设计师或艺术工作者,跟随何敏文和他手下的老师傅一起学习竹制。

未来HOMELAND也许会提供一批何敏文和他手下的老师傅与年轻人共同合作的竹制,与传统竹制一样实用,同时更接近当下的审美,让老手艺重回生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