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新生】老手艺:郑祥霖的花灯


正荣公益基金会与《HOMELAND家园》杂志联合发起的“手艺新生”公益项目,目前已经进入招募设计师阶段。“手艺新生”项目希望征集到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拜访这座城市的老手艺人,扎实地学习他们日常的技艺,在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审美与新设计理念,希望两个时代的碰撞带来新的灵感。这些手艺再设计、并制作完成后,不仅将构成展览,同时我们也将尽力把其中优秀作品生产出来融入生活。

今天我们推送的花灯是“手艺新生”项目中6种福州本土老手艺中的一种。这一周,HOMELAND已经陆续推送介绍【手艺新生】公益项目中的几位老手艺人和他们的老手艺,您可以在我们的历史消息中查阅。

 

郑祥霖的花灯

 

旧时福州,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赏灯时,福州人便赏起自己的花灯。这样的习俗从唐朝便开始盛行,在南宋时期杭州举办的灯赛,福州与苏州的花灯还被评为上品。老福州人的生活,有许多与花灯有关的习俗,譬如,福州方言中“灯”与“丁”谐音,于是有了“亲家舅送灯”。福州灯市,也因这些习俗而产生。南后街旧时有许多花灯老铺,贩卖自己制作的六角灯、芋头灯、橘灯、莲花灯、西瓜灯、鲤鱼灯、兔灯、猴骑绵羊灯、关刀灯、料丝灯、宫灯、纱灯等,以竹篾丝、木料等为原料制成骨架,外用纸、绢等裱糊,中间点燃蜡烛。清朝末期,南后街“永嘉”生漆玻璃店创制绘有国画图案的玻璃挂壁灯,也是在花灯基础演变而来,当时十分走俏。

郑祥霖师傅祖辈均是在南后街制作花灯,父亲郑安安是福州花灯名家。郑家兄弟姐妹从小跟着父亲打下手,承接了扎花灯的手艺,逐渐形成家族作坊。目前是福建省花灯制作的“非遗”传承人的郑祥霖师傅,最拿手的是舞龙灯。扎制一条舞龙灯工序相当复杂,郑祥霖师傅制作一条舞龙灯,根据制作难度的差异,大约需要花几天到一个多月不等的时间。花灯要结实耐用,扎好龙骨是关键,郑师傅扎制的舞龙灯常常可以用上好几年。多年的扎制经验,让郑师傅对舞龙灯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上色封釉、色彩调配上会做些改良,如在龙尾巴处增加几个颜色,让龙的眼睛周围的花样也有所变化,显得更加威风等。随着城市的信仰仪式逐渐简化,如今向郑师傅定制舞龙灯的多是福州八县多年的老顾客。郑师傅也希望有年轻人将花灯手艺传承下去,让旧时精美、耐用的花灯,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将寻找1至2位年轻设计师或艺术工作者,与郑师傅一起学习福州传统花灯的制作。

未来我们也许会提供一批郑师傅与年轻人共同合作的花灯,与传统花灯一样扎实耐用,并加入现代审美与设计,探讨花灯在生活中使用的不同可能,让老手艺重回生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