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沙龙现场】周游教育地球村


美国的孩子在基础教育期间课业负担轻并能根据兴趣自主学习;芬兰在全球课时最少却在PISA(统筹学生能力的国际评估计划)测试中名列前茅;以色列人口只占世界人口0.3%,却在诺贝尔奖获奖者中坐拥22.3%的高地;澳大利亚的学历资格在世界各国被广泛承认;与大陆教育相似的台湾已较好地解决了教育公平问题……


这些国家和地区教育成功之处背后的秘密是什么?他们的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2
6日下午,21世纪教育研究院LIFE教育创新沙龙邀请了来自美国、芬兰、以色列、澳大利亚、台湾5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带着我们一起周游教育地球村。


沙龙现场

自由选择的美国教育

回忆自己在美国接受的教育,司圆直说,对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得到了充分的鼓励和自由。


司圆直是一位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大叔,自称是乡巴佬,来自华盛顿州一个小村庄。他对中国的方言非常感兴趣,自己办过一个中国方言网站乡音苑,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大学MBA校外兼职导师。


谈到美国教育,司圆直说自己没有特别主流的经验,但记忆深刻的是他的父母还有学校一直是给他自由选择的权利。我小的时候,从幼儿园回来,跟我母亲说,今天有一个老师她教小提琴,我想学这个小提琴。她说那行,你学吧。然后我学了几年,就放弃了,就没学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而中国孩子在父母的管教下,可能就没这么多自己做主的机会了。后来我问我爸,你觉得我应该上哪个大学?他就说,你自己得选择,自己得想。因为这个是对你后来一辈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应该你自己选择。


司圆直介绍,他当时读三年级就得学拼写,拼写在英文里有一点难。他说:我特别喜欢那个拼写,我以为老师什么都会。有一天我碰到那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它的拼写在英文里面特别复杂。我问老师,捷克斯洛伐克你会拼吗?那个老师说我不会。然后我说我会,写给他。那个老师鼓励我,你学得特别好,你要是超过老师,老师也会高兴。好的老师应该是这样,可是有的时候也会碰到不怎么样的老师。


五年级有一种实验课程,上课的时候,每个星期你和老师一对一地开会,老师说这个星期要做什么,然后你自己选择这个星期要做什么。高中一开始,比如说你想学数学,可能需要学两年,可是你喜欢数学,就可以学四年。


美国的大学更是充满了各种选择。他说我上大学大三才选择我的专业,第一年、第二年差不多随便学哲学,学音乐。当然我最后就选择数学。


司圆直

培养素质的芬兰教育

坐在人大的教室里,来华求学已有两年的郁姗姗还是会不时怀念芬兰的课堂。轻轻松松掌握七门语言,也不耽误深入发展和探索对物理化学生物的兴趣,而这些不过是一个普通芬兰学生的普通生活。


来自芬兰的郁姗姗现在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她会七个国家的语言,而且对物理、化学、生物都很感兴趣。和她一起分享芬兰教育的还有柴学刚,在上小学的时候移民到了芬兰,之后经历了芬兰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今年9月来到北京大学交换一年。


他们介绍道,芬兰也有九年的义务教育,就像国内一样。因为芬兰是福利国家,所以小学到大学都是免费,不仅免费,政府每个月还会给你补助。


郁姗姗说:我们从很小开始就培养兴趣爱好,我认识好多人都喜欢踢足球,游泳。我们上课时间比较短,大概每天5个小时,可能九点上到下午两点,之后我就经常出去玩了,夏天踢足球,冬天滑冰之类的。还有我们那个班级比较小,最多也就20个人左右,有时候甚至只有15个人,老师跟学生交流比较多。


芬兰十分注重素质教育。柴学刚说:冬天的时候,男生会觉得室内比较冷,但是老师说,男生室内戴帽子是不礼貌的事情,他一定要让你把它摘下来。你考试成绩不好老师不会骂你,但是你戴帽子,或者做一些不礼貌的事情,老师会非常生气。


芬兰小学就有兴趣爱好课。女孩有手工课,教你怎么用缝纫机,怎么缝补东西。男生要学习怎么做工匠活,带你去木工房做一个盒子。所以学生还必须从小学会做饭。


郁姗姗(左)与柴学刚(右)

喜爱提问的犹太教育

出生在以色列犹太家庭,高佑思十分愿意讲述犹太民族的故事。虽几经战争,千年流徙,犹太民族却是一个聪明的民族,科技先进精兵强将的民族。他认为以色列教育成功的秘密与犹太民族的特质是不可分的。

《创业的国度》一书介绍道,以色列几经战争,上千年来犹太人都在不断迁徙,他们相信你能够带走的东西是脑子里的东西,因此对于教育和经商非常重视。

高佑思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本科生。他在以色列出生,受到了非常传统的犹太教育。他从3岁开始学习犹太圣经《旧约》。

首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非常传统的犹太故事。我很小的时候,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妈妈就给我说这样一个故事。犹太神告诉我们只有四种学生,非常聪明的孩子,出生的时候就非常聪明,然后是比较普通的孩子。最后上帝给我们说,犹太人也有坏孩子,坏孩子不是不聪明,但他不会接受传统教育,他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后一种是不知道怎么提问的孩子。上帝问我们,你觉得这四种孩子谁不能接受很公正的教育?谁不会学习?谁不会进步?最后的答案是不知道怎么提问的孩子。高佑思说,他上课的时候30%的成绩来自提问。

来到中国后,高佑思觉得中国学生不擅长提问,就算提问题也不是因为对这个东西好奇,而是为了得到好的成绩,这不算真正的提问。

高佑思分享道,以色列人口很少,800万人口,是北京的3%,特别特别少,所以每个人必须做得好,每个人必须成功,每个人必须对国家有贡献,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一定会失败,我们一定不会存在。所以以色列人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很厚脸皮的样子,很有自信。

以色列人靠四个因素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犹太文化、学校环境、成人礼。每个人必须通过两个成人礼。第一个是13岁时候,你通过这个成人礼之后就开始有社会责任,你算是一个成年人。还有一个成人礼就是18岁服兵役,男孩三年,女孩两年。在这样的教育下,你会变成一个学会提问、质疑权威、勇于尝试、会变通、爱好读书和自信的小孩。


高佑思

独立学习的澳洲教育

澳大利亚学校把研究性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一点让贺默修受益良多。他认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泡在图书馆里的研究生涯,从小学就开始的研究活动是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根本来源。

澳大利亚人从5岁开始上学,5岁到15岁必须在校学习。澳大利亚的教育包括学前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必学的是学前班到高一。澳大利亚没有高考,学生根据高三所有成绩总值的排名入大学。在澳大利亚上大学,学生从政府借款,全职工作以后归还。

贺默修在澳大利亚接受了18年的教育。他说: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教育主题,第一是包容。在学校每年一个星期有一个活动,叫国际礼拜,在这个礼拜我们必须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玩国外的游戏,也可以尝尝国外的菜,穿不同国家的衣服。我还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一个作业,让我们去图书馆了解自己不熟悉的国家,要交一个报告。

第二个重要主题是探究。我们必须学会独立学习。从一年级每一门课有一个研究项目。现在有一个新政策,高三所有学生必须做一个独立的研究,关于他们感兴趣的题目,老师当你的导师。澳大利亚还强调团队合作,思考和分析,创新和公平。

贺默修认为,中国教育和澳大利亚教育相比,中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被学习,而在澳大利亚是自主学习。中国考试的问题常常用是什么,澳大利亚的很多考试中问我们如何为什么是这样。在中国的学习比较依靠老师,他告诉你要写什么,而澳大利亚的老师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贺默修

多元化的台湾教育

1994四一〇大游行拉开了台湾教育改革的序幕。二十年过去了,人们对四一〇大游行褒贬不一,但它很好地推动了台湾的公平。在台湾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会选择去技职高中,它的特色是产学结合,可以直接进到公司。

黄若筑从台大法律系毕业后来到清华大学读法学硕士。她觉得台湾的教育跟大陆比较相似,传统华人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也是最近几年才被慢慢改善和破除。

1994
年,台湾民间发起四一〇大游行,呼吁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从1994年到现在,这场教育改革已进行了20年左右。这20年当中,民间会有一些家长联盟提出自身的诉求,官方会回应这些诉求,或者是提出自己的想法。

黄若筑说:我所接受的台湾教育重视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孩子一个创造性的未来,而不是让他们从旧的经验、旧的知识当中去复制我们过去的教育。

台湾的高中教育体制分成普通高中跟技职高中。从国中开始就看你的兴趣在哪个方面,帮助你进行选择你高中是要上普通高中还是技职高中。现在基本上一半的学生都会选择念技职教育,它的特色是产学结合,可以直接进到公司。

台湾的乡土教育在最近几年非常火热。乡土教育一个部分是方言的教学。台湾最主要的方言是客家话、闽南语和原住民语,看你那个地方的组成人口哪个族群占多数就选择教哪种方言。如果两种不同方言的人各占一半,学校会让你自由选择,你是说哪种方言的人就去学哪种方言。


黄若筑

了解了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让我们对中国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产生了更多反思。中国教育的未来应该向何处去?能否更尊重儿童的兴趣?能否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能否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21
世纪研究院LIFE教育创新项目组经过在全国各地考察,寻找到40多个教育创新案例。这些教育变革的实践者用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教育的未来,展示了什么是更好的教育。

2015
425日至426日,首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将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举行。届时,这些一线的教育实践者,将和更多的教育专家一起讨论中国教育的问题,并寻找具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