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新生】孙艺津:虽然是都知道的道理,却很少设计师实践


20149月,《HOMELAND家园》与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了手艺新生公益项目,选择曾经承载福州人传统生活、如今日渐式微的6种老手艺:花灯、竹器、大漆、皮枕、福剪、陶艺,征集年轻设计师、艺术工作者与老手艺人配对合作,在了解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开发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审美和使用价值的产品。手艺新生公益项目发起后,从优秀的简历中最终确定了12位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参与到该项目中。目前,为期三个月的学习与再设计时间接近尾声,2015110手艺新生设计展将在三坊七巷开幕。

编辑/Sue 摄影/李立 邹训楷


孙艺津,服装与材料设计师,1989生,2013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期间获得亚洲“星创意”设计师大赛金奖,研究生毕业后被新加坡FJB集团聘请为设计师。20145月在新加坡奥迪时装周发表个人品牌KSANYUSUN的发布会。此次“手艺新生”公益项目中,她与黄石村古龙窑制陶的手艺人合作了一组作品。

 

我的作品是一组碗,以陶艺为主,后期加入大漆工艺。在我的作品中,是用老手艺的发展迹线——从被动设计、只追求功能性,逐渐发展到后期为了美观依次添加材料与创作手法的主观设计——作为设计灵感,将整个过程用陶艺作品展示出来。


HOMELAND家园  孙艺津

H:最初为什么想加入“手艺新生”项目?

在新加坡工作的一年多,看到新加坡很自然地在保护他们的闽南文化、马来文化和印度文化,很受触动。心想回国后做一些老手艺有关的调查和学习,碰巧在我回国之前看到了“手艺新生”的微信推广。

 

H:加入项目之前,对老手艺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在国内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在意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出国之后阅读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籍,也看了不少相关展览,才知道中国的手工艺之美。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How the new generation preserve the past?”文中讨论了传统文化以及手工艺面临问题,应该如何保护,如何和现代审美进行结合再设计。并且把研究成果表现在毕业设计中,但是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一门老手艺。

 

H:分享一下你们的师傅,以及他做手艺的状态。

我有两位师傅,一位是大陶师傅林东财,另一位是小陶师傅任春生。大陶林师傅是言语不多但是极其热心的一位师傅。他是从年少时期就拜师学艺的老陶艺师,安安静静地独自做完一件又一件的陶艺作品,如今他已年过五十,所制作的陶器估计也烧了几十窑了。在刚刚进村学习的第一周,主要是林师傅教我们最古朴的大陶制作手法,一点一点地把陶堆筑起来,形成一件器物。我的手臂没有技巧也缺乏力气,做起来歪歪扭扭,每次都是林师傅来给我指导纠正。


任春生师傅也是一位出色的陶艺师,虽然过去有十多年没有做陶了,但是手艺却始终十分精湛。任师傅对自己的手艺十分自信,拉坯时总会伴随着朗朗笑声。后期在我的设计制作中给我了很大的帮助。


 

H:现在你怎么看待“手艺新生”这件事?

我认为老手艺最初存在和产生的理由是人类产生了相关的需求,然后创造设计出来的工具或是手艺。最初,只是制作设计最基本的可以满足人类需求的相关物品。这是一种本能的主动制作行为,但是手艺人没有意识到他在进行一种“设计”行为,我把这种手艺创作简称为“被动设计”。

 

在这门手艺的发展过程中,手艺人会因为宗教或者追求美观而去添加一些纹案和一些装饰,这种意识已经开始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追求视觉以及触觉嗅觉的效果,完成了主动意识的设计行为。我称这种满足功能性之后还刻意追求美感的设计为主动设计

 

在百年后的今天,这些老手艺之所以还存在着,是因为主动设计被动设计相辅相成,只是由于社会高速发展,从事老手艺的手工艺者已经略微满足不了当代审美,而拥有当代审美的设计师或手工艺者却很少有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老手艺。所以,如果想要从设计师角度出发去保护传统手工艺,不仅需要了解手工艺的手法,还需要了解老手艺的起始和发展,从老手艺的视角出发并结合当代审美设计才能设计出焕然一新的老手艺再设计的作品。

 

这样说起来感觉是设计师们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却很少有人付诸实践。


手艺新生设计展

time_2015110-12

add_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75号展馆

 

设计展上不仅会展出12位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的有趣作品,项目中6种老手艺的手作物、部分项目顾问的成熟产品也将一并展出。同时展览期间将会有老手艺人的技艺展示、12位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的分享沙龙。